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神经电生理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省内较早设立的独立检查科室。成立以来,不断增加诊疗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学科门类和人才梯队。目前科室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以上职称医师3人,初级医师1人;均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执业医师资格以及相关岗位上岗资质,并经过国内知名医院的规范化培训。科室配置了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一线品牌的诊疗设备,开展神经电生理、神经超声检查和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各个诊疗项目,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得到了患者和临床的广泛认可和肯定。近年来,业务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肌电图检测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方面,服务患者人次在省内多年均处于领先地位。

 

肌电图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项技术,是研究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在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性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诱发电位可以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检测出亚临床病灶、帮助病损定位,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在诊断大脑高级功能方面,事件相关电位能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各种反射、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等电诊断项目。

临床应用

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1)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

(2)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

2.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丛和周围神经

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等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后膜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认知功能障碍

3.补充临床的定位

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

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

6.可助于肌肉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

 

检查注意事项:

1.建议检查前一天洗澡。

2.肌电图项目较多,部分使用针电极进行检测,会有疼痛等不适,有晕针史的患者请提前告知。

3.神经电图检查为电刺激诱发,会有轻度电麻感,是正常的,科室使用隔离电源,设备均为符合国家以及欧盟等安全标准的仪器。

4.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进行NCS。植入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的患者,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

5.外伤以及骨折患者需待清创以及骨折固定后行肌电图检查。

6.意识障碍患者或有精神症状患者进行检测时应咨询相关专科医生检查的必要性,并避免意外损伤。

7.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因其他血液异常存在出血倾向或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药物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除非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已得到纠正。

 

硬件:科室配备日本光电MEB2306、丹麦丹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以及美国NEUROMETER CPT/C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等品牌最新的神经电生理检测设备。

开展项目:

肌电图(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感觉神经定量检测、重复电刺激、F反应、H反射、瞬目反射、三叉神经颈反射、交感皮肤反应、震颤分析);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前庭肌源电位);事件相关电位(认知电位P300、失匹配波MMN、关联性负变CNV、感觉门控SG-P50)等项目的检测。

 

脑电图

脑电图是通过从颅外头皮或颅内皮质及深部核团记录到的脑神经元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可以反映脑功能的变化或损伤的程度,帮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脑电图仍然是唯一可以实时、连续监测脑电功能变化的方法。是癫痫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尽管高分辨率的解剖和功能影像学在不断的发展,但在癫痫的诊治中脑电图始终是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头皮脑电图分为常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常规脑电图检查是将患者的脑电信号放大记录出来,进行分析的,是无痛无创的检查项目,放松配合状态下仅需要15-30分钟左右。脑电图具有高敏感度,易受各种因素干扰,不能仅凭一次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同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

适应症

1.癫痫:鉴别发作性事件类型。帮助确定癫痫的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对诊断脑肿瘤、代谢性脑病和大脑慢性损伤等有诊断价值;

3. 动态监测昏迷患者,进行脑功能分级判断与预后预测

4.精神领域:判断脑部是否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 

5. 认知领域: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与P300联合检测痴呆的早期阶段和严重程度  

6.进行脑死亡判定。

禁忌症:

1.存在头部破裂伤、头部手术伤口未愈合者

2 . 休克或严重呼吸循环衰竭者,应先挽救生命,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一天建议洗头(不要戴首饰、涂发胶等,以免影响检查);

2.避免空腹进行检查,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3.抗癫痫药物的详细使用情况请及时告知检查医师,以便准确判断结果(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 如有发作视频,可提供给医师进行评判;

4. 头部有开放性伤口以及补片的请提前告知医师;

5 . 8岁以下儿童请至儿科脑电图室进行预约检查。
     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硬件:配置意大利EB PLUS-PC PERI脑电/地形图仪以及英国Lifelines的动态脑电记录仪。

开展项目: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短程、长程)、动态脑电图检测及多导睡眠图。

 

神经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颈部以及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技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检查手段,优点是无创、价廉、可床边检查、可重复,与DSA相比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长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栓子活动的临床检测项目。但少数患者颅骨声窗无法穿透,则检测不到血管,而且对操作者依赖性强。

适应症:

1.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侧枝循环建立情况。

2.烟雾病。

3.脑血管痉挛。

4.脑血管畸形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5.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6.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7.脑血流微栓子监测(是目前唯一能发现实时脱落微栓子信号的手段)。

8.脑血管储备功能(适合于判断动脉狭窄的患者是否存在低灌注的风险);。

9.周围神经超声检查。

10.脑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前、中、后的评估。术中监测——包括动脉支架成型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及心脏手术;术后随访——包括药物及支架治疗的疗效观察(支架置入后第一、三、六、十二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出现哪些症状时应及时行TCD检查

1.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吸烟、酗酒、高龄和超重等;

2.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等;

3.大动脉炎、烟雾病、放疗所致大动脉狭窄等;

4.一侧上肢/下肢感觉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

5.视觉异常:一过性或完全单眼失明、视物模糊、视物双影等;

6: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不能走直线、吞咽食物费力或呛咳等。

7:晕厥:不明原因突然晕厥或摔倒,有短暂意识不清等;

8头痛、头胀、乏力、嗜睡。

硬件:科室配备德国DWL、以色列RIMED等三台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以及美国uSmart3300便携式彩色超声系统。

开展项目: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压颈试验、卧立位试验、发泡试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栓子监测以及神经超声等相关检测项目。

 

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作为一项新兴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脉冲磁场无创地透过高阻抗的头皮和颅骨,在皮层的神经组织产生感应电流,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1)调节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改变皮层兴奋性及调节神经通路;(2)改善大脑局部血流、代谢及内分泌;(3)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基因表达;(4)调节神经系统可塑性与再可塑的表达。产生及时和中长期效应。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性的、安全的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身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价和监测有重要意义, 可提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重要信息。

美国FDA分别于2008、2013年批准TMS应用于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偏头痛的治疗;《抑郁症治疗实用指南(第3版)》(美国精神病协会,2010)推荐的TMS为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欧洲临床电生理学会《基于循证医学的rTMS临床治疗指南(2014)》对TMS在抑郁症以及神经病理疼痛治疗方面为A类推荐(最高等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中,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推荐等级为A级。我科已开展TMS诊疗工作十年以上,治疗经验丰富、临床疗效肯定,也得到患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1、治疗适应症:

神经、康复科:慢性失眠;中风、脑卒中后遗症、痉挛型脑瘫,脑梗死偏瘫;帕金森氏病;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腰腿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慢性疼痛、老年痴呆等疾病     

精神科: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孤独症、幻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成瘾性, 如吸毒、抽烟、酗酒、上网成瘾等。     

儿科:小儿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发育障碍、小儿脑瘫等疾病。耳鼻喉科:耳鸣;泌尿、肛肠科(尿潴留、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    

其它领域:TMS与情绪、疲劳、麻醉药物、认知研究、躯体感觉皮层、饮食紊乱等。

2、治疗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压增高者;癫痫发作期;体内有植入物、刺激器(金属、电子耳蜗、PCI术后、心、脑起搏器)者。

3、临床诊断与评估:评估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和功能      4、科研:大脑可塑性研究;皮质内抑制与易化研究;认知和心理学研究;语言、视觉、记忆研究

 

硬件:科室配备美国丹迪MagPro、依瑞德CCY-I以及以及英智等国内外主流品牌经颅磁刺激设备。

 

开展项目: 

运动阈值(MT)、运动诱发电位检测(MEP);皮质内抑制(ICI)、皮质内易化(ICF);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